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胆囊炎百科 >> 胆囊炎高发期到了! rss

胆囊炎高发期到了!

dannangyan.jk56.org 在 2015-05-11 发表,评论(0),阅读(0)

在临床上,有不少患有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胆囊炎,认为自己患的是胃病。因为胆囊炎表现出的症状和胃病十分相似,比如上腹部隐痛、腹胀、恶心、厌食,吃油腻食物后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,很容易被误认为胃病,于是就按胃病进行治疗,通过治疗没有效果时,才发现其实是患了胆囊炎。

胆囊炎的症状

1、急性胆囊炎
  (1)疼痛
右上腹剧痛或绞痛,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;疼痛常突然发作,十分剧烈,或呈现绞痛样,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,多发生在夜间;右上腹一般性疼痛,见于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,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,多为持续性胀痛,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,疼痛亦可加重,疼痛呈现放射性,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,乃系胆囊炎症刺激右膈神经末梢和腹壁周围神经所致。
  (2)恶心、呕吐 是最常见的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顽固或频繁,可造成脱水,虚脱和电解质紊乱,多见于结石或蛔虫梗阻胆囊管时。
  (3)畏寒、寒战、发热 轻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热;重型病例则可有寒战和高热,热度可达39℃以上,并可出现谵语、谵妄等精神症状。
  (4)黄疸 较少见,如有黄疸一般程度较轻,表示感染经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脏,造成了肝损害,或炎症已侵犯胆总管。
  
2、慢性胆囊炎
吉首协和医院专家表示: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“肋痛”,“胆胀”范畴,其病因因病机为饮食偏嗜,情志失调,湿热未尽,邪着胆腑,以致肝气郁滞,胆腑气机通降失常,气血瘀滞,湿热蕴结所致。
  1、肝胆郁滞型: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,胁肋及上腹部窜痛,脘闷不舒,善太息,嗳气频频,或大便不爽,舌淡,苔白或白腻,脉弦紧。
  2、肝胆湿热型:脘腹疼痛拒按,口苦口黏,恶心厌油腻,食少纳呆,嗳腐吞酸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或滑数。
  3、肝郁脾虚型:胁肋胀痛,时轻时重,恼怒,抑郁尤甚,脘腹胀闷不舒,或食少纳呆,腹胀肠鸣,大便溏薄或时干时稀,排便不爽,舌淡胖或有齿痛,脉弦细或弦缓无力。
  4、脾肾阳虚型:胁肋脘腹胀满或腹痛绵绵,喜温喜按,畏寒肢冷,食少便稀,腰膝酸软,头晕乏力,舌淡,苔白,脉弱。
  5、脾胃气虚型:脘腹胀闷,食少纳呆,大便溏薄,神疲乏力,肢体倦怠,或头晕瞌睡,或轻度浮肿;舌淡白,胖嫩或有齿痕,脉缓无力。


胆囊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


1、早餐一定要吃好
长期不吃早餐是导致胆囊疾病的重要原因。不吃早餐导致空腹时间过长,而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,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随之减少,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,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,形成结晶,使胆固醇结石越结越大。
  
2、少吃多餐不过饱
胆囊炎、胆石症患者不宜饮食过饱。尤其不可暴饮暴食,因为饱餐和暴饮暴食,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:胆囊强烈收缩,可诱发炎症和绞痛。最好的办法是每2―3小时进食1次,量不宜多,关键是少量多次,以促进胆汁分泌。尤其是晚餐宜七分饱。就是离开餐桌时还有食欲。
  
3、饮食清淡易消化
过食精制碳水化合物,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,使胆固醇沉淀而形成结石。还有,大量摄入脂类食物。会改变胆汁成分,使胆固醇与胆色素含量增加,脂肪代谢也易发生紊乱,胆汁浓缩,胆囊收缩功能降低,更容易形成结石。所以,饮食宜以清淡为主。
  
4、辛辣食物有危害
刺激性食物、浓烈的调味品如辣椒、胡椒、咖喱、芥末等,均可促进胆囊收缩,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,造成胆汁流出不畅,从而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。因此,平时要少食辛辣之品。
  
5、过酸食物要少吃
胆囊炎、胆石症患者应少吃杨梅、葡萄、苹果、山楂、话梅、醋及其他过酸食物。因酸性食物可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,引起胆囊收缩而致胆绞痛发作。推荐:www.kangfuyiyuan.net

Tags:

已有位网友对“胆囊炎高发期到了!”发表评论。